媒体看开大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看开大

上海教育新闻网公众号:上海首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学习型城市奖 沪上教育专家这样解读和展望……

上海教育新闻网公众号供稿2021-11-04设置

  在近日于韩国延寿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上,上海首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学习型城市奖,成为今年获得这一荣誉的唯一中国城市。卓越学习型城市2.0时代,高校的使命与担当是什么?如何为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如何打造“泛在可及”的高水平学习型城区?如何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升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价值?上海脱颖而出荣获“学习型城市奖”密码何在?……上海的一些相关教育专家作出了解读和展望……

袁雯:卓越学习型城市2.0时代——高校的使命与担当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袁雯

  上海卓有成效的学习型城市治理助推上海高校职能的演变与创新,而上海高等教育对社会贡献能级的不断提升为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积蓄了重要力量,为上海首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校智力优势与上海城市发展双向赋能,为上海可持续的学习型社会城市建设提供了“加速度”。高校共话终身教育领域发展是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基。高校以终身教育研究者为专业引领,汇聚终身教育决策者、终身教育工作者、终身教育志愿者等多元群体,共同探讨与商议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实践逻辑与现实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深刻思考。高校共建终身教育交互立交桥是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活力之源。高校积极开展学历继续教育,丰富教育服务形式,运用现代技术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多样的教育服务,激发上海市民投入终身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高校共享优质资源与转化科研成果是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赋能之本。高校持续深耕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等终身教育领域研究,其研究成果直接滋养了上海学习型城市沃土,而面向其他众多行业企业发展的科研成果,为终身学习网络中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了课程资源与学习渠道。

  上海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学习型城市奖”十个获奖城市之一,这既肯定了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所获得的阶段性优秀成果,也标志着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将步入历史新时期——卓越学习型城市2.0时代。未来的上海卓越学习型城市建设将更为关注每个人一生中不同阶段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为关注线上线下衔接融通的灵活化学习形式、更为关注打造智能全媒体资源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第一要务,而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创建卓越学习型城市的基础性工作。上海高校要有新使命,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创建卓越学习型城市为己任,加速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变革、加速顺应“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学习新样态、加速打造服务不同学习群体的高水平在线课程,通过对在校人才与在职人才的塑造与培育,最大化释放创新型人才、科技性人才、国际化人才的红利,开辟上海卓越学习型城市新势能、催生上海全球城市发展新态势。

  同时,上海高校要有新担当,把握新经济发展脉搏,响应新时代社会需求,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卓越实践升华为卓越理论。卓越学习型城市2.0时代的上海如果是一副宏伟蓝图,高校无疑是这一蓝图中的一个个关键交汇点,也就是蓝图绘制中首先需要确定的目标之一。为进一步激发终身学习者潜能、拓展终身学习生态空间、领跑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上海高校要从卓越创新驱动、卓越服务能级、卓越理论研究、卓越国际影响四个方面着手,努力将卓越学习型城市建设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捕捉经济发展前沿趋势,注重终身学习的卓越创新驱动。上海高校要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在“全球视野”中聚焦上海城市经济建设新机遇与新挑战,提高对社会发展动态的辨识力,创新驱动各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的终身学习需求,使上海文化活力与上海经济活力同向共进、协同发展,彰显出高校作为上海特色高端人才培育与激励的“高地”作用。

  二是要支持教育者的自我更新与学习者的自我实现,提升终身学习的卓越服务能级。上海高校要考察解析终身教育者的发展现状、发展瓶颈与发展途径,以及终身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以人为本,使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高度融合于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建设,营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质量终身学习解决方案”,促进上海市民终身发展与成长品质,发挥出高校作为高深知识传承、生产与创新的“平台”作用。

  三是要绽放中国本土文化中的终身学习思想光芒,开展基于上海经验的卓越理论研究。上海高校要借鉴国际终身教育的前瞻视野,立足中国终身学习思想文化,萃取上海卓越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智慧,凝练具有上海特色名片的终身教育领域卓越理论,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提供支撑,为健全终身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与颁布提供决策咨询,开拓出高校作为参与城市发展与治理的“智库”作用。

  四是要与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成员国互学互鉴,扩大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成效的卓越国际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上海高校要不断提高与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成员国之间交流的频度与深度,在国际舞台上围绕学习型城市建设讲好上海故事,使上海乃至国内其他地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优秀成果不断得以传播与发展,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凸显出高校作为全球终身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桥梁”作用。

  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离不开每一位市民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点滴的学习、蕴含于生命精神世界中的奋斗。上海卓越学习型城市建设将为每一位市民书写属于自己的学习与奋斗故事,提供公平的机会与成功的机遇。上海高校将持续提升在社会变革与创新中的竞争力,发挥好高校在促进卓越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中的新使命与新担当,使上海卓越学习型城市建设之路更具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声誉。


贾炜:聚焦五大功能

为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

  作者:上海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贾炜

  2021年10月27日,在韩国延寿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上,上海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学习型城市奖。上海荣获这一殊荣,是对上海多年来持续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肯定和鼓励。

  今年6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文件提出,营造“人人参与软实力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都是软实力”的生动局面。上海开放大学是一所应城市发展需要而建设的大学,是一所全面服务于城市战略的大学,是一所与城市发展血脉相连的大学。作为上海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载体,上海开放大学通过发挥五大功能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不断培育市民学习力,将市民综合素质持续转化为城市软实力。

  (一)创新教育教学功能,接地气办好民生教育

  城市有多大,开大就有多大。上海开放大学一直以来本着“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的办学宗旨,主动关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积极发挥开放大学网络、体系、平台的功能价值,建立了遍布全市各区及相关行业的办学系统,构建了“中职-专科/应用型本科”一体化教育体系,形成了适合在职成人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服务支持体系,累计培养58.6万本专科大学生。

  近年来,学校呼应民生需求,接地气办好民生教育。通过打造家政学、老年服务管理、社会工作(生命教育)等大民生专业群,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生活服务业从业者。上海开放大学是上海唯一举办家政学历教育的高校,也是全国开大系统最早举办家政专业的高校。2012年至今家政专业累计招生2320名学生。学校同时也是最早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专业的高校,2017年至今,在籍注册学生超过900人。积极开展上海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出版5本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教材,建设35集视频微课,培训育婴员和保育员4100余人。4年来,线下累计培养托育从业人员10180人。打造上海家长学校,在全市范围内布局“1+21+X”上海家长学校联盟,全国330余万人次家长参与听课。

  (二)发挥技术支撑功能,赋能终身教育数字化

  2008年,上海开放大学承建上海终身教育资源库和上海学习网,平台注册学习人数达到534万,为市民提供在线课程3万多门,电子书刊5万多册,有声图书7千余种。学校还免费开放50门在线课程,来自全国304座城市的21617人注册学习,1000余人获单科认证证书。学校还依托媒体平台为市民提供学习服务,与上海东方广播阿基米德FM联手推出“开大有课”学习电台,与上海教育电视台精心打造“银龄课堂”等。今年,学校正全力打造“银发e学堂”,帮助老年人应用智能技术,破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还发挥开放远程教育优势,助力“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服务中小学校“空中课堂”,24小时为上海市教师提供课程制作在线培训和技术咨询指导;精选100余门在线课程、1000余个视频教学资源送入疫区,纳入“方舱电台”;整合精品资源8900多个,推出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云——“空中课堂”,每月推出终身教育直播大课表。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居家在线学习倡议,向全球提供优质在线学习资源,为打赢全球防疫战贡献中国开放教育的力量。

  (三)打通平台枢纽功能,夯实市民终身学习力

  上海开放大学作为上海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载体,2007年,成立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作为市级层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和指导全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工作实施机构。在市教委终身教育处的领导下,学校开发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培育社区教育工作者,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活动,建设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培育上海学习型乡村,联合建立临港开放市民大学,参与推动长三角终身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12年,学校承担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建设了覆盖50个本专科专业、425个非学历证书的学分认定转换标准,构建了七种学习成果转换通道,累计转换学分的人数达9.7万人,形成了全市社区(老年)教育学习成果的认定和积累机制,为400万市民建立了个人终身学习档案。

  (四)拓展人员培训功能,提升人员的能力素养

  截至2020年底,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1670人,兼职教师5019人,志愿者5.1万人。上海开放大学对标《上海市社区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指南》,承担全市社区学院院长、社区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志愿者骨干、团队领袖等人员培训,建立起多元分层高质量的社区教育教师培训体系,推动上海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

  2016年,上海市教委和市总工会联合实施“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行动计划”。上海开放大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在岗人员提供畅通的学历提升渠道,联合开发面向在岗人员的各类岗位技能培训项目。2020年底,完成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的目标,为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7年,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市总工会共同成立“上海工匠学院”。学院聘请改革先锋、全国著名劳模包起帆担任院长,聘请了人民教育家于漪,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大国工匠胡双钱、王军等15名院士、教授、劳模、工匠成为学院的特聘教授。学院围绕“助力工匠成长,服务上海制造”的主线,培训各级各类工匠428名;开设“匠心学堂”,首期报名人数达2500多人。

  (五)建立学习监测功能,推动学习监测常态化

  2017年,上海开放大学建立“上海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研究中心”,开展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完成市民终身学习监测体系设计。2018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研究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向全社会公开上海市民终身学习能力与需求监测指标和首次监测结果,宣告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将市民学习能力和需求监测纳入学习型城市建设总体制度框架的城市。

  站在上海城市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开放大学将以“再出发”的状态和勇气,加快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一流开放大学,在更高水平上支撑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的教育新体系构建,在更深层次上服务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建设!


胥燕红:提升市民终身学习品质

打造“泛在可及”的高水平学习型城区

  作者: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党工委书记 胥燕红

  10月27日,上海首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学习型城市奖,这是终身教育和上海人民城市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是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实践突破和重要成果标识,更是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崭新高度和全新起点。

  历程回顾:十余载接续奋进,今朝芳华始绽放

  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最早可追溯至1999年上海教育大会提出的“努力把上海建成适应新时代的学习型城市”号召,整体推进始于200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的《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此后,推出相关规划,不断达成各阶段发展任务,十余年来接续奋进。上海获奖,实至名归。作为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是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历程的重要见证者、积极参与者和切实受益者。

  ——从2004年《静安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区行动方案》“十进社区”的摸索尝试,到2006年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的整体推进,再到“十四五”上海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静安教育见证了上海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远见卓识和坚毅步伐。

  ——从2007年上海第九届读书节在静安区举办“书香楼宇”读书活动,到2008年开设“白领学堂”,再到2014年组建“白领学习联盟”、持续打造学习型楼宇,静安“白领”学习需求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中受到了持续关注。

  ——从2007年开办“乐龄讲坛”,到2013年区老年大学的聚焦生命教育,再到近年上海着力推进的养教结合实践和老年教育“三类学习点”建设,静安区老年学习者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中切实受益。

  ——从2006年建构三级工作体系,到课程建设、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场地拓展、载体建设,再到近年上海家庭教育、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建设、“双元制”职工继续教育的发展,上海终身教育内涵正不断丰富。

  ——从2006年《静安区市民学习系列读本》仅有的11本教材,到2008年静安学习网、2009年上海学习网的开通,再到近年上海市教委的学习资源精准配送综合改革,各类学习资源市民已触手可及。

  ——从1997年静安寺街道开展居民教育“成建制”学习,到团队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选择,再到近年上海“人文行走”等项目力推的体验式学习、移动式学习和直播教学的兴起,市民终身学习方式正日趋多样。

  城区缩影:“远近皆宜”的静安市民学习方案

  静安区在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积极打造“泛在可及”的全民终身学习路径,探索形成了以“远近皆宜”为主要特征的静安市民学习方案:

  ——近,点点相衔:平面路径开路。新静安南北地域距离长,居民学习场所星罗棋布。建有“社会学习点”32个、“养教结合点”33个、“居委学习点”268个和“居委示范学习点”56个,建有13大文化体验基地,计24个体验站点43个体验项目向市民开放,在养老院、医院、社区和大型商业区打造阅读公共平台15个,终身学习资源离居民越来越近。

  ——远,网网对接:立体路径拓路。“静安学习网”完成升级扩容,上线各类学习资源近4万个(含课程、视频、图书),学习资源倍增。“网校分校”覆盖辖区全部268个居委。呼应市民手机移动终端学习需求,推出“E读静安”小程序,丰富市民学习方式。辅以“乐学静安”微信公众号,共同形成静安全民终身学习立体网络架构。

  ——皆,层层叠加:支撑路径护路。静安区学习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学习型城区建设联合会精选区域内73家优质文教机构组成“学习资源联盟”;成立“区教育宣传专委会”,吸纳区域内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15家单位参与推动全民学习;动员区内16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成立社会学习点和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拓宽市民学习路径。

  ——宜,特特辉映:品牌路径兴路。静安区根据居住人群的主要特征,在全市首创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增强职业技能、提升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白领学堂”,“十三五”期间共计18000人次参与学习,形成100支优秀白领学习团队,组建“白领学习联盟”,大力推进学习型楼宇建设;依托品牌项目“乐龄讲坛”,率先开展生命教育,开设“感悟生命”系列讲座84场,惠及8000人次,将人生意义、生命价值与社会正能量渗透于公益讲座。“世界阅读日”“静安学习节”“老年艺术节”和一街一品特色品牌,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好去处。

  未来更可期:雄关漫道真如铁,蓄势扬帆再远航

  “十四五”期间,上海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静安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习者为中心,锚定“国际静安、卓越城区”发展目标,努力建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弘扬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市民终身学习品质,显著提升静安学习型城区建设与终身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有效反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静安城区能级提升。到 2025 年,率先建成有力助推城区现代化进程、有效回应市民新时代美好生活诉求的高水平学习型城区,开启“科研引领、品牌驱动、协同推进、品质升华”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终身教育发展格局高度契合静安发展新要求。依据区情,完善静安区学习型城区建设与终身教育发展促进办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学习型城区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力,健全静安学习型城区建设推进机制和终身教育治理体系,终身教育服务社区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与静安发展定位要求高度契合的区域终身教育发展格局。

  ——全民终身学习生态有机融入城区现代化进程。围绕“三大聚集带”布局,优化全民终身学习生态,健全职工教育体系,建设一批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服务基地,增强职工教育服务保障能力,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生态建设与静安城区现代化进程协同、互促发展,有力提升终身教育对静安区创新发展的贡献程度。

  ——全民终身学习路径基本匹配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优化学习资源配置,在更高水平上完善终身学习服务供给机制,有效拓宽全民终身学习路径,进一步完善终身学习网格、多维架构,基本实现全民终身学习“泛在可及”,与全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基本匹配,促进市民全面、个性发展。

  ——全民终身学习服务有效回应市民美好生活向往。将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作为新时代重要民生工程,持续深化终身教育品牌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提升静安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品质,打造静安区域特色终身学习文化,市民终身学习满意度持续提升,有效回应新时代市民美好生活向往。


李家成 朱敏: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升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价值

  作者: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李家成 

     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ESD项目首席研究员、博士 朱敏

  上海在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戴维·阿乔莱那在10月27日于韩国延寿举行的2021学习型城市奖颁奖仪式上给予上海高度肯定。他强调,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让所有市民都有机会不断发展自己,并为解决当地和全球的挑战做出贡献是至关重要的;终身学习就是这一努力的关键!

  经过持续的创新发展,上海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终身学习支持系统,多年来通过持续的整体规划,务实的内涵发展,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获得市民广泛认可。2019年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之后,上海以其开放务实的态度、追求卓越的精神、行事迅捷的风格,团结各方力量,很快合作推进了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D)项目。就“解决当地和全球的挑战”而言,ESD关注全球、视野广阔,也升华了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多维价值。

  一、以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为先导,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直接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内容广阔,强调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突出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尤其关注推进过程中的战略规划、能力建设、基于社区、重视青年参与等核心内容。

  作为项目专题组的协调城市之一,上海和另外两个协调城市德国汉堡市和芬兰埃斯波市,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合作完成基线调研等多项基础性工作,组织了一系列的国际交流会议,既促进着全球一百多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也分享了上海的鲜活经验,极大提升了国际交流能力,拓展了终身教育工作国际网络。其中,面向全球发布的《上海可持续发展教育社区行动计划(2020-2021)》的英文版,更为其他成员城市提供了示范;所推出交流的6大本土案例,受到成员城市的普遍欢迎。

图1. 《上海可持续发展教育社区行动计划》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

  上海直接参与并作为编委会成员,面向全球征集可持续发展教育典型案例,经由全球专家审核,被收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辑出版的《学习型城市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ESD Implementation in Learning Cities)中。

图2. 上海案例在其中的全球9大ESD案例集出版

  上海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时正处于疫情期间,项目相关经验与本土智慧受到高度关注。2020年上海市教委负责人多次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访,介绍上海抗疫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等经验。2020年10月,上海参与在韩国延寿承办的亚太地区学习型城市网络会议,应邀作会议发言。2021年7月,上海疫情期间服务老年人学习的案例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案例集,成为全球13个典型案例之一。

  全球网络为上海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丰富了的学习资源和参与路径,上海也以自己的创造性探索,回馈世界。

  二、培育内生力量,促成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高品质发展

  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领域已经培育出一批深受市民喜爱、在全国拥有较高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如中银老年人常青树项目、市民诗歌节、健康大学堂、市民人文行走、市民体验基地嘉年华、科普进社区进家庭、市民学习坊等。市“十四五”规划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大会的召开,也为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在此背景下,《上海可持续发展教育社区行动计划2020-2021》所聚焦的社区健康、社区环境、社区文化、职业能力四个优先行动领域,进一步实现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内容与主题聚焦,增强了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并越发需要本领域专业研究力量的支持。

图3. 上海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工作会议现场

  坚持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相结合,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积极统筹,邀请青年研究员、社区学院院长等共同探讨上海可持续发展教育本土经验的挖掘、讨论、研究和报告工作;一年多来,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几十场专题案例研讨和推进会。

  项目组还带领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就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展报告、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自主报告、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案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2030指南、德国和芬兰的项目进展等进行跟踪、解读与研究,与此来保持研究的敏锐性,提高团队的研究能力。

  上海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形成了两大工作推进思路:一是在既有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项目基础上,与可持续发展议题作适度联结,促进社区教育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合理转向;二是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地方实际,有重点地培育新项目。目前,上海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组已经开发并形成17个典型案例成果,包括浦东新区三林社区学校绿色课程、崇明终身生态教育体系、徐家汇公园学习行走、金山区动迁老年群体城市生活融入、浦东新区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微课 、奉贤区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杨浦区残疾人终身教育、普陀区“百事能社区工作者”培养、长宁区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可持续发展、静安区财会人员专业核心素养、闵行区搭建在岗人员终身学习“立交桥”等。

  三、在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中实现上海学习型城市发展的内外双循环,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参与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建设的两年,上海已经开创了新的发展格局。

  一是广泛传播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终身教育工作者和市民都加深了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解,并正在积极探讨和学习生物多样性、可持续交通、碳达峰碳中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新的重大议题,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融入在上海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建设之中。

  二是优化了社区教育内涵,提高了社区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支撑力量。可持续发展聚焦的是全球治理难题,而以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治理恰是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点。实施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完美契合了上海社区教育实践与内涵创新需要,并为此注入了新的支持力量。

  三是深化了上海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国际交流。通过参与国际工作协调组、开展国际比较研究、承办和参与国际会议等,开阔了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视野,获得更多的国际经验的学习机会,扩大了上海本土经验的国际传播。

  上海以教育可持续发展项目为依托,不断实现内、外的双循环,也在助力上海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李珺 顾晓波:上海脱颖而出荣获“学习型城市奖”密码何在

  作者:上海市教科院职教所副研究员 李珺

     上海市教科院职教所副所长 顾晓波

  2021年10月27日对上海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在韩国延寿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上,上海首次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学习型城市奖,也是今年中国唯一的获奖城市。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个载入史册的时刻、一个继往开来的时刻,是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上海能从全球众多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殊荣背后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城市品格的深深融合,是一代又一代人高瞻远嘱、持之以恒、锐意进取、创新求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奋斗目标的坚定信念、满腔热情和奋力实践。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已为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学习的所有人创造了更加公平开放、更加灵活便捷、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人通过学习提升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出彩和终身发展成为可能。近两年来,上海积极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照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目标,采取上海行动,提供上海案例,为城市、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上海力量。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戴维·阿乔莱在颁奖仪式上所说:上海在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让所有市民都有机会不断发展自己,并为解决当地和全球的挑战作出贡献。

  全球化视野下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1999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把上海建成适应新时代的学习型城市”的目标。200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的总目标。随后学习型城市建设浪潮迅速在全市广泛掀起,一系列重要创举应运而生:率先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制定;率先组建跨部门推进的终身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率先建成社区教育纵向衔接的办学网络;率先成立以“开放”命名的新型大学;率先在全国设立首个省级终身教育学分银行。2011年出台的《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将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纳入法制轨道。自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一届学习型城市大会以来,上海积极对标和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包容、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目标,将学习型城市建设置于全球视野,更加关注诸如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目标提供上海案例、上海经验。

  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是上海建设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城市所关注的三大重点人群。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和一线基层员工,上海开展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工程、农民工求学圆梦计划等,为其提供“送教上门”“技能+学历”的融合教育服务,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了学习标兵、岗位能手、上海工匠,成为上海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满足全市500 多万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上海建成了由4所市级老年大学以及44所系统校、18所区级老年大学、221所街镇级老年学校、5589个居村委学习点组成的老年教育体系。2021年3月1日,上海市创办了全国第一个面向“50+”人群的老年终身学习专属频道“金色学堂”,规划了智慧生活、文化娱乐、健康科普三大节目带,目前已集聚近千条课程节目。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时期,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2021年4月27日,“上海老年人终身学习训练营”正式上线。第一期课程就聚焦困扰老年群体的智能手机操作难问题,如数字支付、出行、娱乐等。2021年4月28日,上海市教委印发《关于推进本市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意见》又为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插上“翅膀”,让更多老年人跟上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疫情期间,开通了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云“空中课堂”、精心打造老年教育“直播大课表”、专设了网上体验基地、VR线上人文行走等新模式。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了学习型城市应对疫情的全球典型案例,上海服务老年人学习的案例成功入选,成为全球13个典型案例之一。

  上海目前有 50 余万残障人士,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也受到特别的关注。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和上海开放大学合作举办残疾人教育学院,并在全市各区建立残疾人学习中心,开设了本科、专科和中专学历教育课程,让残障人士通过学习赋能增权,成就自己,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带来的温暖和幸福。

  近两年来,上海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托可持续发展项目,组织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与对话,积极参与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公共事务,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故事,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国际影响力。2019年7月,上海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GNLC),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中负责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牵头城市之一,与德国汉堡、芬兰埃斯波一起,协助全球100余个城市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上海还牵头研制、发布了“上海可持续发展教育社区行动计划(2020-2021)”,在社区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和谐发展、环境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实践,并主动向全球分享上海经验和中国智慧。该项目实质性增强了上海社区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也为上海深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增添了永续发展的新动力、搭建了全球对话的新平台。

  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高质量建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习型城市建设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软实力全面提升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注重以创新服务供给提升城市“学习力”。学习力是一个城市最本质的竞争力,最活跃的创造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要将学习与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和学习,形成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加强每个人的凝聚力和服务社会的创造力。重视在职职工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提升,深入推进新时代职工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完善职工继续教育供给渠道和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上海特色“双元制”职工继续教育模式,显著提高本市职工继续教育普及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以支撑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分层分类开展学习型城区、学习型组织和终身学习者的常态化监测工作,实现终身教育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服务。

  注重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用系统的思维和整体的方法,实现终身教育的共建共治共享。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区域协调,完善跨部门、跨行业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和各方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进一步扩大终身教育宣传,培育城市学习文化,提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对终身学习的支持力度,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终身教育的活力和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终身教育发展格局。创新终身教育品牌,营造浓郁的终身学习氛围,使学习成为新时代市民工作、生活的新时尚。

  注重终身教育发展的均衡性和包容性。引导终身教育的均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扩大终身教育服务供给,提升终身教育服务能级,打造普惠多元、泛在可选的学习生态环境,提高终身教育课程、教师、活动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让学习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帮助更多的人享受到学习带来的福祉,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催生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E2OTczNA==&mid=2649496128&idx=1&sn=1c55ed81390867ff0d90f488d3b1d644&chksm=8818cce9bf6f45ff091735c8b676bce66e02cc18901c509255a33e58910110a1d2035f643a89&mpshare=1&scene=23&srcid=1104dpkRCBjieGQqOxMt1dWf&sharer_sharetime=1636009964079&sharer_shareid=8c56bb612e1aa71a348836a21fe08739#rd

上海教育新闻网公众号:上海首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学习型城市奖 沪上教育专家这样解读和展望…….jpg

最近信息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