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开大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看开大

中国教育:鲍鹏山:青少年一定要读经典原著

中国教育供稿2020-11-18设置

鲍鹏山与浦江学堂的孩子们。沈夙然 摄


中国教育报APP      中国教育新闻网

  ■推动读书在行动

  开栏的话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锁住了人们的脚步,许多人在书里寻找希望之光,更有一些“爱读”者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传播读书这件好事。他们立足于一间教室、一所学校、一个区域,传播“乐读”的理念,培育“好读”的种子,用行动诠释推动读书的意义。为传播教育人推动读书的故事,中国教育报联合商务印书馆共同开设“推动读书在行动”专栏,展示优秀阅读推广人的事迹。即日起,专栏在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新闻网同期开启,每日更新,敬请扫描文末二维码阅读。

  “不与经典结缘,很难成为高雅的人。”2013年11月,文化学者、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带着“向青少年普及正确的、正规的国学”的教育理想,把普及国学的课堂从“百家讲坛”扩展到了公共图书馆,在上海浦东图书馆创办了公益国学教育平台——浦江学堂。

  从最初的1个班到如今的102个班,从最初上海浦东的1间教室到现在入驻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合肥、武汉等全国多个城市,自理想而现实,从理念到实践,7年来,浦江学堂一直致力于国学经典阅读推广,3424名学生在这里经过5年的原典诵读学习,与传统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读经典原著,以文化人

  “子曰:里仁为美。择处仁,焉得知?”……周六下午,位于上海市天目西路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的特殊教室里传出琅琅书声,浦江学堂一泮班的40余名小学员正在齐声诵读《论语》。

 诵读原典,是在浦江学堂学习的重要方式。“国学教育必须立足于读经典。没有经典的传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鲍鹏山坚持认为,青少年学生要读经典原著。

  经典原著数量也很多,该读哪些?该怎么读?

  从理念目标到教材教法,鲍鹏山都亲力亲为。他精选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坛经》7本书作为浦江学堂的教材,并倾心编校了《论语(正音诵读本)》供初学的学生使用。7本书囊括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精髓,学习也是有顺序的,进入学堂的学生先从四书“养正”,再读道家佛家“培大”。7本书读完了,也就基本上建立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体系。

  《论语》有故事、很形象,孩子们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初学者来说,要背出整本书,会不会很难?每个双休日都要挤出半天的时间上课,每天都要诵读,孩子们能坚持吗?“刚开始确实有点儿难,背不出会急得哭,想要放弃。一个月下来,便养成了习惯,每晚9点的诵读打卡竟成了最期待的事。”一泮班学生家长于微告诉记者,每周的课后,老师会根据讲述的内容列出每天的作业,诵读、背诵、预习、成语典故积累,平均下来每天的作业时间也就10—20分钟,但每天作业群里都会热闹很久,学生诵读打卡、家长点评、交流讨论,俨然成了大家定时的精神聚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孩子读《论语》的过程,就是在跟着孔子进行价值判断的学习,经典诵读已经影响到他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行为,原本调皮的孩子经过传统文化经典的滋养懂得了更多的礼仪和道理,也点亮了未来人生路上的指明灯。”最让知林班廖一冕爸爸感慨的是,经典诵读,让儿子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成长。

  “文化经典最重要的文化功能就是文化认同的培养,一个民族的力量就是因文化认同而来的凝聚力。”鲍鹏山认为,传统文化经典不仅仅是一套知识体系,更是一套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浸润着传统文化经典长大的孩子会有更强大、更持久的文化自信。

  知之好之,更要乐之

  “老子为什么叫老子,而不叫李子?”“为什么《老子》又叫《道德经》?”……走进知林班第一节《道德经》的课堂,来自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王武杰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西游记》讲起,在一次次欢乐的互动中导入了新课:“你们想要把天下装心间,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读的《老子》,说的就是天地万物的道理。”

  现在,浦江学堂的教师大多是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史哲专业的博士,还有一些高校教师参与课堂研究与教学。尽管专业水平不成问题,还是要进行严格的面试考核,面试团成员除了专家,还有家委会代表。

  “我们是扎扎实实地教国学,老师授课要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还要穿插相应的历史背景、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思辨,增加课堂上的信息量和文化含量。”浦江学堂总部张老师介绍说,除了正常的教学培训,每个教学组都有研讨群,随时研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年还会组织大型教学研讨会。学堂还组织了一支学员家长中以在职老师为主的志愿者队伍,深入各校开展教学质量调研。

  尽管学堂编写了专门的教师用书,教师们还是会去挖掘更多适合孩子听读的“营养”,有的还会精心录制视频、编排短剧,将古代先贤的思想“活生生”地引入课堂。明和班任课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陆岩军说:“三年的‘四书’教学,是竭力将孩子们引入经典殿堂的过程,更是自己不断体道、悟道、弘道、行道的过程。”

  感发志意,化育气质,倡导文明。在教师和家长的引领下,孩子们也知行并举,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社会的事。2017年,学堂组建了“少儿国学百人故事团”,走进社区、街道、学校传播传统文化正能量。去年学堂还组织了辩论赛,引导孩子们思辨明智,提升素养。

  “学堂的目标是创设一种环境,鼓励孩子们和家长、老师一起研习国学、接受经典滋养,形成中国人特有的人文气质和修养。”从办学之初,鲍鹏山就一直在强调,国学教育不是“封闭”的,浦江学堂开展青少年国学教育只是学校课余时间的补充教育,坚决“不可脱离国家义务教育体系,不可脱离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可脱离家庭环境,更不可没有与同时代人相同相似的人生经历”。

  经典阅读为孩子打好人生底色

  浦江学堂是公益平台,办学场所和经费得益于政府、企业以及家长的爱心接力,授课教师均为兼职,日常课堂教学管理主要依靠家长志愿者轮流承担。7年来,办学规模一扩再扩,却依然一座难求。

  “这是我送给孩子的一份人生大礼。”谈起在浦江学堂的学习经历,家长们大多说的是“感恩”。而对于许多坚持学完5年的学生来说,心中却不想毕业。诵读已经成了每天的习惯,而且他们大多数已经进入初中,对以前学的内容有了更新的理解,想要更加深入地研修和探讨。明和班孟晨惠说:“研修国学的人把他们的学习当作修身养性,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播美德和大爱,让更多的人体会和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光芒。”实际上,受益于经典阅读的不仅仅是孩子。李照旭妈妈是上海市三林中学的语文教师,孩子与浦江学堂的偶遇让她深受触动,担任学堂教学质量调研的家长志愿者后,她深入到许多班级听课,写了一万余字的调研报告,还在自己的教学中引入了经典阅读。她说:“浦江学堂的家长也是幸运的,他们在助读中陆续开启了自己回到原典由此而展开织网一般的读书生涯。”

  除了公共图书馆、公共社区,浦江学堂还走进了市东实验学校、浦明师范附属小学、建平实验中学等10多所学校的拓展课。上海赫德双语学校是一所民办双语学校,今年也引进了浦江学堂的经典阅读课程,校长俞秀红坚定地说:“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密码。我们既着眼于培养孩子卓越的中文表达能力,更立足于培植中国灵魂,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让孩子做有根的世界公民。”

  “浦江学堂的目标不是普及,而是做‘种子’,不仅对小朋友进行国学经典教育,而且通过学员影响家庭、影响社会,使每个人都成为真正具有中华文化底色的中国人。”鲍鹏山说。


网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937184020977305899&t=1605684906430&showmenu=fals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item_id=6937184020977305899&ref_read_id=3a54b47f-535c-4e6b-b758-1474842eac14_1606348337425

中国教育:鲍鹏山:青少年一定要读经典原著.jpg

最近信息
返回原图
/